该回答被推举为
「 最佳回答 」
深蓝君
官方

作为没有工作单位的个体户、自由职业者,可以选择交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。

 

交居民养老,每年压力较小,稳赚不赔。

 

交职工养老,以后养老金会领的更多。但是,职工养老需要承担“公司+个人”的所有缴费。一旦中途身故,亏损几十万都有可能!

 

下面我们来分别计算下,居民养老 和 职工养老的收益;值不值得交,选择交哪一个,就看你决定了。


我以生活在 深圳 的老王为例,分别计算下两者的收益。

 

1、交居民养老,能多少钱?


只要年满 16 岁,没有工作的本地人,都可以参加居民养老保险。

这里以深圳为例,看看居民养老怎么交钱,其他城市都大同小异。

 

 

如图所示

 

居民养老的投保门槛非常低,最低每年交 120 元就能参保。而且缴费灵活,保费分为十档,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。

 

另外,我们每年交的钱,都会存入社保为我们开立的个人账户。这笔钱平时是不能动的,退休后会逐月发放。

 

那么,退休后能领多少钱?

 

深圳的居民养老金分为 2 部分:

基础养老金:户籍不满 8 年的,每月领 240 元;满 8 年及以上,每月领 360 元,这个金额由社保局定期调整;

个人养老金:用个人账户的余额,除以计发月数。

其中,计发月数由社保局规定,例如 60 岁退休,计发月数是 139 个月。

 

举个例子:40 岁的 老王,每年按最高档 3600 元交保费,一共交了 15 年。

 

基础养老金:每月按 360 元领取
个人养老金:3600 × 15 ÷ 139(计发月数)=388 元

 

那么在 60 岁退休后,老王 每月能领取:360 + 388 = 748 元,每年合计领取:8976 元。

 

老王在 15 年中,总共交了 5.4 万保费,退休后第 6 年就能保单现金价值超过已支付保费。如果基础养老金以后上涨了,保单现金价值超过已支付保费时间就会更快。

 

即使退休后第二天,老王就去世了,一分养老金都没有领过。那老王家属亦可以领回个人账户的钱,怎么也亏不了。


2、交职工养老,能领多少钱?

 

如果老王选择去社保局交职工养老,以10000为缴费基数:

 

那么每个月缴纳费用是:

公司:10000 X 14% = 1400 → 进入统筹账户,国家支配

个人:10000 X 8% = 800 → 进入个人账户

 

由于老王是自由职业者,没有工作单位,所以每个月的2200都是自己承担!

 

有了这个统筹账户,我们退休后就可以按月领钱,只要活下去就可以一直领下去。但万一中途身故,我们只能领回个人账户的钱;统筹账户的钱,就是全部给国家做贡献了!

 

这是自由职业者交职工养老的最大风险。

 

假如老王 40岁开始交社保,缴费基数是10000;

 

每个月交 2200 元,持续交 20 年,60 岁退休时能领多少钱?

 

职工养老金分为两部分:

个人账户养老金=个人账户余额÷计发月数

基础养老金=(社会平均工资+本人指数工资)÷2×缴费年限×1%

 

社保局的公式很复杂,上面稍作简化,这里再解释一下:

 

社会平均工资:指上年度本市所有职工的月平均工资

本人指数工资:根据你的缴费记录,计算出你的工资大概是社会平均工资多少倍,例如 1.1 倍

 

目前,深圳的社会平均工资是 8348 元,未来的社会平均工资无法准确预测。这里保守假设按 5% 增长,20 年后是 21095 元。

 

如果老王20年都是以10000元为缴费基数,那他退休时的指数工资是 16454 元,个人账户余额:800 x 12 x 20=19.2万。

 

根据公式,老王的退休金计算如下:

 

个人账户养老金 :19.2万 ÷ 139 = 1381 元

基础养老金 :(21095 + 16454) ÷ 2 × 20%= 3755元

总养老金:1381 + 3755 = 5136元/月,即 61632元/年

 

退休后第一年,老王就可以领取61632养老金了。

 

再简单计算下收益:

 

 

养老金多少是与平均工资密切相关的,未来的平均工资我们当然无法得知,这里是假设每年按5%增长。

 

可以看到,老王在67岁时就有机会保单现金价值超过已支付保费了;活得越久,领得越多。

 

如果老王不幸退休后第二天就不在了,那只能领回自己个人账户钱。自己交入统筹账户的几十万,就全部亏损了。


综上,养老保险究竟值不值得交,没有人给你肯定的答案。如果你想退休后可以领点养老金,更有底气地说话。

 

假如你对自己身体充满信心,那可以交职工养老,收益会更高;假如对身体很悲观,那就交居民养老。

发布于 2020-10-23
2339
0
免责说明:以上内容为深蓝保意见,仅供参考;如涉及到产品信息及赔付条件,以保险公司最新产品条件具体约定内容及承保政策为准。